时间:2022-07-31 | 栏目:人物 | 点击:次
北京华俊高科软件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李吉华
在依靠一串串代码和出没不定的资本养活团队、打拼市场的科技创业者心智结构中,什么样的力量能帮助其建立清晰而坚定的方向感,从而穿越乱云飞渡的名利场呢?
从比尔-盖茨、乔布斯,到任正非、张一鸣、马云、马化腾等等,这些万亿市值大厂创始人们在TI、汽车等信息技术创新时代的兴衰沉浮,以及置身于大时代与小气候中其个与企业命运的起承转合之间,中小科技创业者可能捕捉不到多少有价值的启示,或者可能只是感知到“一团迷雾”。
一些业内人士希望将这些自带“晕轮效应”的大厂存亡故事纳入康波周期的观察中,并为中小科技创业者提供某种信念和借鉴。
康波周期的核心观点认为,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金融市场会按照50-60年为周期进行波动,一个大波里面有4个小波:繁荣、衰退、萧条、回升。
北京华俊高科软件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吉华介绍说,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历了4轮完整的康波周期,每一轮周期的开始和结束,都是被一个突破性技术诱发的。比如,1783-1842的“产业革命”、1842-1897年的“蒸气和钢铁时代”、1897年开始的“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以在20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
而当前,李吉华指出:我们正在等待第5轮以信息技术为标志性创性的康波周期的在萧条期即将到底之后的回升期——这个时间点可能发生在2025年。
康波周期或者能展示产业巨头们兴起的背景,但不能解读其衰亡的密码,也不可能提供给中小科技创者们如何在虎狼出没地带生存下去的丛林法则。
说到底,别人的故事,只是“故事里的春天”,中小科技创业者在那些故事里,闻不到真正的花香,也感受不到春风的气息,而“春天里的故事”,属于自己的故事,则是一切行业经典和成功法则所难以涵盖的。
李吉华早年通过自主创新在互联网江湖奠定了自己的行业地位,他至今依然确信:科技创业者不必跟着大厂乱跑,也不必非得靠资本的加持,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敲出的一串串代码,以及内心坚定而清晰的方向感,“小而美”地活下去。
生者为王
2011年,刚好是在第5轮康波周期第1轮小波“繁荣期”抵达其顶部时,李吉华创办了北京华俊高科软件有限公司(简称“华俊高科”),开始书写自己的春天。
在李吉华带领下,华俊高新技术团队一直致力于为淘宝客、京东客以及短视频网红等电商推手提供能产生可观转化率的营销利器——一种支持顶级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图谱社交”底层技术服务。
当年,淘宝客们曾经建立了一个分销联盟。该联盟在2011年底发布的年度白皮书宣布,该联盟在成立仅一年后的注册会员就多达1900万,日均UV覆盖1.5亿,日UV数贡献(带给淘宝达)2300万,日均PV覆盖40亿,日均支付宝交易数达到100万,交易额达到1亿元。
在淘宝客们“攻城掠地”、掘取行业红利的传统电商火爆年代,基于华俊高科“图谱社交”技术开发的衍生应用和分销工具成为其标配的平台系统,此后更成为支撑万亿电商生态血脉融通的有效工具之一。
华俊高科的图谱社交经十余年来的多次迭代后已升级为“拼图秀社会化分享系统”,成为互联网图片社交分享系统的首选软件提供商。其客户遍布25个国家,至今已有近9000余家B端付费用户,超过50万的免费软件安装量,超过300万的系统免费下载量。
在专注于服务B端用户的岁月里,李吉华及其技术团队一直在精心打磨这个系统,以至于拼图秀社会化分享系统也成为华俊高科及其B端用户群体深度开发新兴应用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崇尚代码就是生产力的生态系统里,不同技术团队可以尝试各种脑洞大开的创意和软件的开发方案,通过快速试错获得预期的回报。
如今——在康波周期的回升期即将到来之际——李吉华试图适时建构华俊高科的另一个高亮时刻:开辟C端付费订阅用户的特色工具类软件的应用集群。
这显然是一个核心业务的深度提升,或者转型。
“未来的时代将是一个基于虚拟技术和增强现实而开发的各种应用统治的生态世界。”谈到近年来对于C端个体订阅终端工具和应用的深度思考时,李吉华指出:中小科技创业者必须认清现实,在行业大势面前,大厂们的选择逻辑未必适用于中小企业者。
李吉华以一系列案例解读了发生在现实中的“差异化竞争”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李吉华认为,所谓“差异化竞争”并非刻意的“差别化竞争”,中小企业者完全不必担心自己开发的应用跟别人是“同质化的”,在IT产业的江湖世界里发生的差异化,可能只是“80%还多的同质化”,加上一点自己的特色和坚持。”
“就算别人拿走了80%,你还有20,怕什么?何况,你现在还是0呢!”李吉华进一步还原行业里的竞争状况时说,当一个创业者刚开始自己的开发项目时,其本人和团队的存在对于别人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怎么可能有人部署针对创业者的潜在竞争呢?
比如,10年前QQ独步天下时,曾推出过广告版的QQ、简化版的QQ,当有相当规模的用户群体。而在苹果和安卓应用市场,WIFI万能钥匙之类的应用,一直都是数量和相似品类最多的应用之一,其中有一款WIFI钥匙C端小阅应用,在苹果应用市场的下载排名一直高居第3位。
李吉华还确举了一个另类的创业者,国外曾有一个开发者,开发和经营着一个健康网站。他坚持了很多年,最后以卖给了Facebook。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就是你自己的那一点点特色,用户感觉离不开的一点特色。
“在资本杀伐不绝的商业江湖里,只有将希望建立在自己身上,然后勇敢地坚持下去。”李吉华说:凡是能长期生存下来的中小科技创业者,一定是在其所在生态里建立了某种王道的个人和团队。
决胜秘笈
在李吉华带领的华俊高科技术研发团队,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只是一种态度和理念,还是被渗透到反向思维引领的开发逻辑与经营流程之中,并通过反复试错建立了的开发框架和模型。
这个模型,是华俊高科技术团队决定一个应用项目是否开始、展开或者终结的依据,通常围绕以下三个维度指引下的三个问题展开:
首先是:这个项目有没有人做过?
其次是:这个应用是不是很有趣?
再次是:有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在李吉华看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项目的运营和风险控制层面有这样的信息和含义:既然有人做过,就说明从投入、产出、市场教育等方面,有人为你“趟过雷”了。同时,也说明市场里存在着规模性的用户群体。新加入的开发者需要做的,就是以自身特色,争取这些潜在用户。
第二个问题对于以写代码为生的个体开发者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项应用,连开发者自己都不喜欢,他怎么可能入全部精力让这个软件更好用,更吸引用户呢?
当前两个问题都有了清晰、确切的答时,剩下的就是精益求精地坚持了。创业者和自己的开发团队,要为新的开发项目设定一个合理的预期,要有年度的和月度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些长期的或者短期的运营和目标,不断试错、评估、迭代、优化,然后交给市场和用户去评价。所有这些坚持,都指向一个预期的利润指标:在预期财务周期内产生足以养活团队的基本回报。
所谓“合理的预期”当然是以人而异,以团队规模而有所差别的,一个中小团队开发一个项目,每个月有几百万美金就能继续坚持下去,但是对于BAT等大厂来说,这左的项目肯定是首先是砍掉的对象。
比如,阿里的钉钉,并不是不好用,它也有足够规模的用户群体,但是不符阿里这样的大厂的合理预期,所以会被停下来。
回顾这些年一手打造的那些经典的“赚钱神器”,李吉华表示,一个优秀的开发者和创业者应该理解“活下去”的重要性,当他产生一个似乎没有被人碰过的“全新”创意时,他会以格外的怀疑精神,从技术逻辑到现实刚需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等方面反复拷问自己,难以别人会比我笨吗?为什么这个事别人没有做过?
而对于自己和团队决心展开的项目,他希望是以“小而美”的形态,持久地精心打磨下去。
在这个领域,十几个人,或者七八条抢,就可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试错一个工具类软件,“只要其中一款软件成功了每月赚个上百万美金是很正常的事情”。
据李吉华介绍,目前华俊高科已围绕其技术团队精心打造的“设备数据库”和“IP数据库”上马和运营着多个C端付费订阅工具类软件。未来的华俊高科,将在确保公司B端用户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锁定个人订阅制的C端工具类软件深度开发市场,在科技出海的新一波产业趋势里继续司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文 / 张一白)